7月14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三起县级水源地环境整治不力的典型案例,并表示从7月份起,环境部将按月调度并公开通报各地整治进展,督促落实水源地保护主体责任。对第一阶段统筹强化监督发现的问题,环境部表示以督办函的形式已交办各地市人民政府,将推动各地如期完成今年整治任务。
“2019年县级水源地问题整治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必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大力度、优化方式,持续推进水源地问题整治。”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环境部通报,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杨埕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3座桥梁穿越,均未建设应急防护工程设施和交通警示牌;一级保护区内疑似排放海兴县污水处理厂污水的干渠仅釆取堆土封堵的临时措施。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源神庙水库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存在两个砂石搅拌站,均未配套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和顺县九京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存在一家已停产多年的化工企业,厂内仍堆放了大量固废且无三防措施。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铁甲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存在3家工业企业,二级保护区内存在7家工业企业,均尚未拆除或关闭,整治进展明显滞后。
按照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要求,在2018年已完成长江经济带11省份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整治的基础上,2019年需完成其他20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县级及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涉及156个地市527个县899个水源地3626个环境问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截至2019年5月底,3626个问题中有1991个已完成整治,完成率为55%,总体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但河北、山西、海南、吉林、辽宁等省份形势严峻,截至7月9日,这5省问题整治完成率低于50%,低于全国平均进度。
从市(县)层面来看,山西省朔州市、晋中市,河北省沧州市,辽宁省丹东市、抚顺市、铁岭市、葫芦岛市,吉林省辽源市、四平市、通化市、延边州、吉林市,甘肃省甘南州、陇南市以及海南省定安、澄迈、屯昌、琼中、白沙、万宁等省直辖县完成率低于50%。
“这些省份和市(县)进度严重滞后,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一些地区存在不能如期完成整治任务的风险。”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此前7月10日环境部召开的水源地整治工作专项调度会上,包括上述三省在内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度滞后的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通报了本省份水源地工作进展情况、剖析了工作滞后的原因,并就下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作表态发言。
有的认为,进展滞后除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人力财力有限等客观原因,也存在“等靠要”等主观因素;有的提出,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治理起来有难度;有的表示,去年地级水源地整治工作开展顺利,今年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来源:澎湃新闻)
环境部执法局负责人在会上指出,在县级水源地环境整治这项工作上,有的地方重视不够,推进不实;有的地方思想松懈、敷衍整改;有的地方松劲歇脚、得过且过;有的部门推诿扯皮,贻误时机,这些都导致了整治工作进展滞后。
该负责人还表示,7月份开始环境部将按月调度并公开县级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展,对滞后地区采取督促帮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