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法制新闻观察网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法制> 全文

山西平朔:三晋开放第一枝 柳暗花明喜迎春

[编者按]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风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40年·改革印记”系列报道,用记者的视频、图片、文字,通过人民网、手机人民网、人民网法人微博、微信、人民视频APP等多个端口,为您讲述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改革印记”,在时光的记忆中传递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 

6月的山西朔州,山花烂漫,风轻云淡。站在中煤平朔集团安太堡露天煤矿的观礼台上,近看,是蔚为壮观、气势磅礴的采掘现场,远望,是南西排土场葱绿翠蔓、枝繁叶茂的各种树木和山花野草。白蓝相间的现代化洗煤厂与复垦后郁郁葱葱的排土场遥相呼应,构成一幅美妙秀丽的画卷。

上世纪80年代,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这里诞生,至此,改革开放的种子在平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这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里,平朔人摸索着,探索着,一路拓荒而行。

 

80年代安太堡矿建设时期的剥离现场(图片来源:中煤平朔集团提供)

三年准备两年建成,世界惊叹“平朔速度”

把时间退回到1979年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邓小平同志在访美期间,会见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并热情邀请他到中国投资办企业。两个月后,一向敢为人先的哈默博士带着20多位专家,乘着私人飞机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中国,经过与中国有关方面的多次会谈,哈默与中国方面签订了包括石油勘探、煤矿开采等方面的初步协议,开始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了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也拉开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建设的序幕。

朱玉斌是平朔安太堡矿的老职工,1986年从军队转业来到矿上当了司机,开上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重载货车。除了日常工作,他还喜欢抄抄写写,现在临近退休的朱玉斌出了一本书——《一路光明一路情》,书中记录了陈日新的故事。这位已经故去的老人,曾是中煤平朔公司前身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第一任党委书记、总经理,亲眼见证了安太堡矿从无到有。

1982年初,陈日新在当地农场租了几间旧营房,挂起一块“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筹备处”的牌子。农历大年初一,正当神州大地千家万户欢庆佳节的时候,雁门关外的洪涛山下响起了“叮当叮当”铿锵有力的声音,陈日新在当地人称“鬼火滩”的乱坟地上,打下了平朔生活区的第一根界桩。

创业是艰难的,有道不尽的辛酸苦辣,叙不尽的磨难曲折。自从打下第一根界桩,陈日新和他的团队按照“全面起步,整体推进”的思路,制定了工业区、生活区“两大块”和铁路、公路、水路、电路、通信网路、七里河改道“六条线”的设计方案。

90年代末期安太堡矿工业区一角(图片来源:中煤平朔集团提供)

1982年6月,各路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平朔工地,山上山下一片热火朝天,到处都在以分秒为单位与时间赛跑,平朔露天煤矿的“大会战”开始了。由于当时中方和美方的谈判还在进行中,合同尚未签字,也没有银行贷款,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成了大难题。

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陈日新风风火火四处找有关单位要钱、借钱。由于安太堡露天矿是我国首个与外方合作的项目,各单位都没有这方面的政策依据,陈日新所到之处,不是“闯红灯”,就是碰钉子。“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陈日新悄悄抹泪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日新跑了两个月后终于有了回报。国家计委首先垫拨了3000万元,随后煤炭部又送来了82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1984年4月,中美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正式协议在北京签署。1987年9月10日,年产能力1553万吨的安太堡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使我国露天煤炭工业一步跨越了三十年。

三年准备,两年建成。在这块“试验田”里,拓荒者们融合中外成功的管理方法,创造出“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快节奏”的“三高一快”模式,“平朔速度”让世界惊叹。

90年代末中煤平朔集团安太堡矿土地复垦一角(图片来源:中煤平朔集团提供)

边开采边复垦,超前的环保理念让平朔受益无穷

树木林立随风而动,鲜花斗艳竞相开放,羊群满圈跑,鱼儿湖里跳。谁曾想,映入眼帘的这幅美景是安太堡露天矿的排土场,如今已是生态示范园。

废土堆上如何长出了森林?中煤平朔集团节能环保部主任贺振伟回答道,“30年来,集团始终坚持‘绿色生产,厚德自然’的发展理念,走‘采、运、排、复’一体化的路子,注重煤炭开采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这不仅得益于集团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也是东西方管理理念交融的结晶”。

自建矿以来,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平朔集团提出“规划设计先导,资金持续保证,夯生态建设之基”的要求,将复垦资金列入生产成本,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边开采边复垦。

201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土地复垦条例》,平朔集团的复垦规划、设计、实施完全符合国家规定。到届排土场复垦面积和采矿占地面积达到“占一补一”的要求,排弃工作达到复垦验收标准,农田道路系统、防风林系统完善,其中耕地恢复面积多于原地貌耕地面积,植被状况远好于原地貌。

中煤平朔集团生态产业园区俯瞰(图片来源:中煤平朔集团提供)

贺振伟介绍,截至目前,集团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资金20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土地复垦,完成复垦面积4万亩,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原地貌植被覆盖率。现在矿区有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还引来野兔、野鸡、刺猬、狗獾、狐狸等30多种动物在这里定居。

“我们还与山西几所大学、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联合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课题,攻克了一些技术难关,总结出适宜于半干旱黄土区采煤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接下来将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思路,指引生态建设出成果。”贺振伟说。

昔日寸草不生的矿区已变得绿树成荫、生机盎然。2018年,中煤平朔公司成立了生态产业管理中心,就是要以土地复垦为主线,发展“农、林、牧、药、生态旅游”的新兴环保产业链。

中煤平朔集团安家岭露天煤矿大型卡车运输(图片来源:中煤平朔集团提供)

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平朔从未停歇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煤平朔集团借鉴安太堡矿的成功经验,先后自主设计、施工、建设了安家岭露井联采煤矿和东露天煤矿,发展成拥有三大露天矿和两个井工矿的特大型现代化露井联采煤炭企业。

对于露天煤矿而言,发展规模越大,征地需求也越大。为了节约建设用地指标,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等问题,中煤平朔集团又踏上了改革之路。2011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在平朔集团公司矿区内三个露天矿9438公顷范围内开展露天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工作。

“改革后,企业采矿用地涉及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不再实施征收,而是以临时用地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征地赔偿标准给予农民补偿,待复垦土地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后,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将土地归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中煤平朔集团生态开发室主管尹建平介绍说。

2014年,梁久文从平番城村搬迁出来,住到了平鲁区县城里,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按照临时用地协议,5年用地期,梁久文获得土地补偿费和搬迁费共计100多万元,再加上两个孩子的就业安置费60万元,梁久文全家很满意。“这些钱除了在县城里买了套房,我还投了一些搞运输,现在靠运输每年能挣个20万,生活挺美的。”梁久文笑呵呵地说。

现代化的安太堡工业场区(图片来源:中煤平朔集团提供)

“合理补偿,目的就是保障被临时占用土地的村民利益不受影响,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祥生掷地有声。

农民权益有了保障,复垦工作有序进行,但新问题出现了。尹建平介绍,按照协议,集团2011年所申请的临时用地需在2017年复垦后按原用途归还给农民。由于受资源埋藏深、煤层较厚等地质条件影响,结合剥离、采矿、排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5年在临时用地范围内完成还地任务存在困难。

“在改革试点中,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在临时用地范围外我们有一部分复垦好的土地满足还地要求,集团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在满足还地总量的前提下,能够调整还地时限与还地范围,让临时用地政策更符合实际。”尹建平说。

中煤平朔集团在改革中走出“占地、采矿、复垦、还地”的新路子,避免了企业征地后土地权属变更为国有,造成农民无地耕种,企业大量积压土地,又无退出机制问题的发生。不仅简化了土地使用流程,而且还使企业从沉重的用地成本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企业支付复垦费用的能力。采矿用地改革试点方案实施后,和建设用地出让价相比,集团每公顷节约费用约97万元。

“在改革中奋起,在拼搏中收获,改革开放的基因在中煤平朔集团一直延续,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歇。”王祥生坚定地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煤平朔集团将努力建设“开放平朔、创新平朔、绿色平朔、阳光平朔、共享平朔”,向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来源:人民网)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量
热门
推荐
意见反馈